▲ 五贤坛 图片提供:卢建雯 |
在东亚的封建王朝史上,流配贬谪似乎是文人墨客的专利。那些学富五车、才情纵横的饱学之士,虽然颇有治国爱民的情怀,却往往身罹流放之灾。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柳宗元,一个在去潮州的路上对侄儿嗟叹:“好收吾骨瘴江边”;一个在不毛之地的柳州“独钓寒江雪”,最后郁郁而终在贬谪之地。文章著于四海、官至礼部尚书的大文豪苏轼,更是多次遭遇贬谪流放,最远的一次是在六十岁高龄时(1097年),被贬谪到“天涯海角”的儋州(今海南岛)……
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如此,海东朝鲜的两班士人也概莫能外。而绝海孤岛的济州,自古就是流配罪人的首选之地,见证了朝鲜王朝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的宦海沉浮和人生悲剧。1628年流放济州的李健,在他的《济州风土记》中深有体会地写道:“耽罗(济州古称)……实通国久罪之地,人所不堪之处,国家所以放逐罪人于此地,深得宜也。”济州岛四面环海,出入极为不便,而且海路凶险,海难事故频发,对古人而言,来一次济州无异于走一趟鬼门关。加之岛上物产匮乏,多瘴疠蛇蝎,气候更是风雨无常,对流放于此,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士大夫们当然是“不堪其苦”,所以有“最苦者粟饭,最畏者蛇蝎,最悲者波声”的哀叹。
然而,就像苏轼到海南之后广收子弟,劝学施教,使海南文人群体迅速崛起一样,这些流放至此的朝鲜文人,也给教育文化落后的济州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其流风所被,今天的济州仍受惠无穷。除了韩国家喻户晓的秋史金正喜,冲庵金净是另一个对济州产生重要影响的流配文人。
▲ 五贤坛 图片提供:卢建雯 |
1520年,因卷入朝鲜中宗时代的“己卯士祸”,金净被发配到济州岛。这个10岁通读四书,19岁中进士,22岁状元及第的天才少年,入仕后追随赵光祖为首的士林派(类似明代的清流),主张剥夺帮助中宗复位的元老勋旧的爵位,实行改革新政,最终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初,他只是被发配到忠清道的锦山,但是由于去探望了一下年老生病的母亲,竟被押回汉城,重新流配到更为遥远的济州岛。而且,在满脑子斩草除根的封建权谋思想支配下,勋旧派官员们步步紧逼,要求追究他擅自脱离流配地的罪行,最终在他来济州一年后被国王赐死。徒有哀婉悲壮的《绝命词》流于后世:“投绝国兮作孤魂,遗慈母兮隔天伦,遭斯世兮陨余身,乘云气兮历帝阍,从屈原兮高逍遥,长夜冥冥兮何时朝?耿炯衷衷兮埋华莱,堂堂壮志兮中道摧。呜呼!千秋万岁兮应我哀!”金净的死,除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之外,这个年少登第、诗文书法俱佳的才子被同僚嫉妒之深也由此可以想见。
然而,在济州的短短一年里,金净留下的文字却风行朝鲜,成为今天研究济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这就是收入《冲庵先生集》的《济州风土录》一书。书的篇幅很短,其实乃一封书信,因其写作的原因是金净的外甥,即他姐姐的儿子来信询问济州的风土物产情况。然而,这却是记录济州民俗的发轫之作,因了这部作品,我们才能得以了解五百年前济州的气候、民居、风俗、信仰、民情等多方面的情况,因而具有极高的历史、民俗学价值。
▲ 五贤坛 图片提供:卢建雯 |
金净死后24年,终于得到平反昭雪,恢复了过去的官职。那些钦佩他的文章节义的儒林人士将他的著作结集出版,在书院里陈设他的灵位来祭祀。特别是在他的流放地——济州,当时的济州判官赵仁后寻访其谪居遗址,睹物思人,更想要借这位儒学名家教化迷信巫术、崇尚淫祠的当地百姓,就于1578年在其居所遗址上建了一座冲庵庙来加以纪念。到了1665年,判官崔镇南凭吊金净时,看到冲庵庙年久失修就将其迁往现址,改庙为祠,设员值守,扩大了规模。由于这里原是儒生讲论学问的地方,所以重新更名为“橘林书院”,“瀛洲十景”之一的“橘林秋色”就是这里。后来,清阴金尚宪(1570〜1652)、桐溪郑蕴(1569〜1641)、尤庵宋时烈(1607〜1689)、圭庵宋麟寿(1487〜1547)等造福当地、深受爱戴的贤人也被济州人配享在此,和金净一起接受人们的追慕和祭祀,合称“五贤祠”。朝鲜末期,书院都被裁撤,橘林书院也未能幸免。但是热爱他们的济州人在这里重新改建了祭坛——五贤坛,继续供奉这些造福于当地的先贤大儒。
在济州市二徒一洞,古城环绕,绿荫掩映之下,几座古老的传统建筑隐约可见.那便是五贤坛。现在,五贤坛已经被指定为济州民俗文化的第一号遗产,在济州文化、思想和精神建设上做出开拓贡献的五位大贤将永远铭刻在济州的史册中。然而记住他们的不仅是历史,1946年,牛公黄舜河先生为了继承五位贤人教化济州居民的精神,建立了五贤初中,六年后又建立了五贤高中,开启济州教育的先导。五贤高中至今仍为济州著名的男子高中,高考升学率和名牌大学入学率都在济州名列前茅。看着那开阔的校园,孜孜以求的莘莘学子,我想:也许这才是对先贤们最好的纪念吧!
王艳 tqyte@naver.com
<© 济州周刊(http://www.jejuchina.net),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