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상단여백
首页 历史/民俗
情满于怀的漂流记
  • 作者 : 康文奎
  • 发布时间 2011.03.18 13:06
  • 评论 0

   
▲ 摄影:Collen Hyde

        人类史可以说得上是一部冒险与挑战不断延续的历史,人类付诸于行动表达对外部世界的憧憬与向往,并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异国的文化,以此体验超越国度与超越种族的人间情怀。

        朝鲜时代的济州有了解海外文物、制度及名胜等“信息的发源地”之称。因独立于中央政府的法制及政府机构的管辖之外,济州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主要来自于济州人的海上遇难或漂流异地的亲身经历,因而受到朝廷及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

        虽然济州人对女儿比儿子更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男轻女思想。所以济州人仍认为“女儿可以贴补家务, 男孩儿是家中鱼饵”,以海为生的济州人生活艰险、贫瘠便可见一斑。众多遗留在济州的漂流散记为此留下了生动的写照。当时济州人为了渔业贸易需要海陆沟通、进京备考、拜谒贤师等也都得必经渡海登陆的生死考验,大部分人海上遇难成为了“不归客”,但也有少数人幸运地漂流到他国海岸获救,之后在当地官员与百姓的精心呵护下安然回国的事情。朝鲜时代的济州牧使李益泰(1633-1704)流传下来的《金大璜飘海日录》上,就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当时济州一行人海上遇难漂流至安南国(今越南),后在归途中又经中国福建的贸易船只相助,经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四省回到济州。

        1687年8月,济州官员金大璜肩负“进上马”职责,载马3匹,乘船包括金大璜在内共24名船员离开济州。船只离开济州海域不久,突然狂风巨浪骤起,瞬间咫尺难辨方位,接着桅杆倾斜,船舵松塌,最终几乎到了沉船的境地。于是,船上的人开始向海中投至货物以求保佑,因为他们相信向海神进贡财物可以使海神息怒。

        自初八至十三,共度过了七个昼夜,狂风暴雨总算停了下来。通过推算星日的角度,他们得知船只驶向了东南方,但抬眼四望只有海天相连,见不到任何陆地。经过数日饥渴的船员,各个饥肠咕咕加上食用水不足,有人打来海水煮沸或积攒雨水解渴,一行人生嚼硬米充饥,就这样逐一躺倒在船上。

        又熬过一个月后的9月4日,他们终于看到一个岛屿。然而船员们的兴奋还未散开,不安的情绪又马上袭来。因为一群人向着船的方向走来,这些人的外貌都是披头散发,无裤赤脚,身着丝绸破洞的怪衣。到了船上,双方以纸笔互认得知,一方是朝鲜人,另一方是安南国会安府人,船员随这群人来到官府,陈述了航海目的及经历,然后享用了安南国为船员们准备的饭菜。之后船员们继续更转其它官府部门接受调查。8月17日,还前往京都受到国王的接见,国王赐给了他们大米、腌鱼肉及10贯钱,还允许让他们观赏国王游船。

        回到会安府的船员们有了进出自由的机会,他们才得以了解安南国的许多民俗风物。金大璜在史书中介绍了安南国的衣冠制度及该国使用的年号,文中记录到“居民多养獐子、鹿、水牛、大象、孔雀等各种牲畜,水牛用来耕田,大象养来骑着,牛马躯体庞大。”“我们的船员有时向居民借讨食物,百姓有时会给一斗大米,少也不低于五六升。”这表明了当地居民淳朴敦厚的品行,也可看出这个地区粮食丰饶的情形。气候则与朝鲜迥异,冬季见不到冰雪。水牛虽是用来耕地载货,但其性嗜水,当水牛经过水边,牧童跳到沙滩上时,水牛就一头钻进水中,而牧童吹哨呼唤时,它则又浮出水面,让牧童骑上它回家。每每看到这些异国风情,朝鲜人都感到新奇惊讶,而百姓浓厚的淳朴之情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秋去春来的时刻,令人加深了对故土的相思之愁。特别是一行人中有3人因病客死异乡更是加重了他们思骨怀亲的情怀。船员们上书国王请求恩准回乡,第一次国王只赐给了钱财及物品作为回应;于是再次上书请求,这一次国王准许了他们的请求并赐给船只。会安府官又为朝鲜人能搭上中国福建的贸易商船而联系了福建的船户陈乾及浙江的富豪朱汉源等人,双方约定朝鲜人安全抵达济州时,以大米600包支付船只所需费用。

        于是国王派遣差官为他们准备归国船只,会安府则搬运大米、腌鱼、酒、肉脯、瓜果、蜡烛、香等补给船舱,并将1贯500块钱及半包大米转交富豪朱汉源,用以准备木柴及饮用水。安南国还备好了类似公文形式的函件提交给朝鲜国王,用以证明朝鲜人漂流的事实及在外滞留的经过。此文件在途经中国回朝鲜的沿途中,有效顺利地证明了一行人的身份及单纯的航海动机。安南府及百姓对待金大璜一行人如此热情和周到细致的款待都值得后人效仿。

        第二年的7月28日,船长及船员28名,漂流人21名共49人,终于登上了归国的船只,离开安南国。8月6日抵达广东后,29日到了金门卫,9月初抵福建泉州府外海的崇武卫,7日到滨海卫,16日到福州府,17日达福清县。由于福清县是船户的故乡,便在此稍作停留并补备了大米后再次出发,28日到达松下卫,10月18日到北郊卫,23日抵福宁县,11月3日登陆温州府。但一行人听闻海上海盗横行的消息后,向温州政府报告了详情并请求温州府派遣护送队护送归国人。温州府官了解了归国船只的状况后,又见到安南国转交朝鲜国王的信函,下令千总沈辅国派遣巡哨6艇,护送这只船安全抵达宁波府做交接。23日到宁波府后,沈辅国赠离别诗一首:

朝鲜居北海
不问广南音
三七遭风客
漂流已一春
天朝有侠士
仗义不辞辛
太平归故国
永祝万年恩

        25日他们一行到了象山县,26日至石坡卫,29日抵达定海县港口,在此等候风停浪住,等候期间,他们参观了普院山寺院,该寺院院长亦亲赠一绝句诗:“万国原来只一家,衣冠文物等中华,有缘得唔诸公面,千里风云信手拿”,表达了戊辰12月初见到朝鲜人的那份新奇愉悦的感情。不知普陀院至今是否安在?

        12月9日船只再次起航驶向朝鲜,经过8个昼夜,于次月17日那天,渐渐靠近了一座令人熟悉的高山,那正是汉拿山。当时漂流人的心境是难以用言语表述的。金大璜先在济州大静县的海滩乘小船登陆,报告了一行人遇险漂流异国最终又安然归国的经过,随后,当地居民引导船员到达了今日西归浦附近的港口。

        这支船队自1687年9月3日出海,在海上漂流31天后在安南国着陆,翌年1688年7月经中国福建,与福建船只相遇,在其相助下,辗转中国多省,历经4个月,最终于12月17日终于结束了前后共16个月的遇险漂流生活回到了故乡西归浦。

        当时的牧使李喜龙,判官尹以就和旌义县监朴济获知济州漂流者与安南国达有协议,朝鲜人安全抵达济州时要支付船费,朝廷闻启后以两千五百五十六两银子替代了约定中的大米;中国船员们则在朝鲜官吏的护送下,从济州出发经汉阳(今首尔)回到北京。
 

康文奎  contributor@jejuchina.net

<© 济州周刊(http://www.jejuchina.net),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发行>

icon热门新闻
评论 0
查看全部
没有帖子。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