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상단여백
首页 社会时事 社会万象
真爱生命远离女司机 我们要怎么看待“女性歧视”?
  • 作者 : 吴慧玲
  • 发布时间 2017.10.30 14:44
  • 评论 0
10月18日在首尔江南区有一辆私家车冲向路边商家 图片来源:INFODOC新闻截图

   10月18日,韩国首尔江南发生了一起私家车冲向服饰店的事故,驾驶人是50岁女性,事故原因是“把油门当刹车踩”。这起事故使“金女士”一词彻底成为了韩国歧视女司机的“贬义词”(金女士一词原是用来讽刺开车技术不好的中年女性)。网上流传着“广大的金女士们,不会开车就去坐地铁好不好?”等讽刺性的语句。
   在中国也有一个诸如此类的贬义词,中国的“司机”从来都是男司机的统称,女性驾驶员一向都另有称呼-女司机。
   有一次在北京两女司机相撞,下车后双方激烈争吵:“你才是女司机,你全家都是女司机!”最后还扭打在了一起,造成近10分钟的交通拥堵。

在北京四环两位女司机殴打在一起 一句“你们全家都是女司机”引起广大网友们关注

   一句“你们全家都是女司机”的标题引起网友们关注。“女司机”何时成了贬义词?诚然,最近曝出了一连串有关女性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负面新闻。先是“成都男司机暴打变道女司机”引爆了舆论关切,接着又有江苏徐州一宝马女司机变道撞上公交车,竟喊人殴打公交司机;吉林一女司机高速路上逆行几十公里,最后造成三环车祸。戾气冲天的行车纠纷中,总能看到“女司机”的身影,无论作为受害者或肇事者,似乎都难脱“麻烦制造者”的形象。
   “女司机”“金女士”是事实还是偏见?
   据韩国交通部发布,2015年女性车祸率为19%,男性则为78.4%;韩国2015年统计的男性驾驶员占60%,女性占40%。男性驾驶员并不比女性多出4倍,可是事发率高达4倍。这个数据怎么解释?还有酒后驾车男性驾驶达92.3%,女性只占7.7%。
   在中国也有这样一组数据。负有同等以上责任事故,女司机导致的占10%以下,致人死亡事故女司机占6.2%,男司机占93.8%。
   男性引以为豪的“空间认知能力”被否定
   男司机一直引以为豪的“男性比女性在空间认知能力上有优势”被否定,在2011年美国国立科学院惠普(PNSA)的霍夫曼博士通过研究发现,空间认知能力并无“男女之分”。
   女性“先天”不足,但开车习惯比男性好
   男司机胆子较大,不易慌乱,这样会避免一些轻微事故,但男司机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比例远高于女司机,超速、酒驾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引发死亡事故的比例相对较高。女性较男性更为心细,驾驶准备也更加细致周密,加之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驾车行驶时不易疲倦,且饮酒吸烟者较少。而且,女司机开车更注重不超速和不接打电话。此外,从调查研究来看,女司机系安全带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男性。
   有关人士说,女司机在驾驶方面也有明显缺点。根据国内外研究,女性在先天条件上与男性相比有劣势。例如,心理稳定性不如男司机,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出现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应对紧急情况时,女司机的快速反应能力相对较差,容易手忙脚乱,做出错误操作,面对意外出事故的概率更高。
   需要争辩的是,追求关注度是媒体的本性,一段时间以内,某类新闻火了,媒体总会有意识地聚焦同类或相似新闻,即便性质完全不同,也会挖背景、换角度地往上靠,博取眼球效应。此类新闻中,“女性”一词显然被有意注意进而放大了,这是媒体报道选择性的结果,并不见得上路惹祸的都是女人。如果拿统计数据说话,就会发现,尽管女驾驶员的技术普遍不如男,但若论造成交通事故和道路纠纷的性别比例,男性怕是还要占多数吧。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男司机有蛮横无德的,女司机也有该遭谴责的。大家都在路上,磕磕碰碰的难免,是上演“全武行”,小事闹大,还是各让一步,止息干戈,取决于双方的道德和素质,与性别和技术无关。

 

吴慧玲  wuhuiling199316@gmail.com

<© 济州周刊(http://www.jejuchina.net),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发行>

icon热门新闻
评论 0
查看全部
没有帖子。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