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상단여백
首页 历史/民俗
流放文化——济州岛不可泯灭的文化遗产
  • 作者 : 梁镇健
  • 发布时间 2014.03.03 15:32
  • 评论 0

   
▲ 左图:济州秋史馆;右图:五贤坛 图片提供:西归浦市政府;卢建雯

提起济州文化,我们会在不经意间联想到济州岛本土的神话、传说、方言等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的文化载体,即便这些载体在其它地区也有相似的注解。通过历史长河中大众的“广义判断”,济州文化具备了强烈的地域性,而同时,过度的地方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包容性。尤其是在四面环海的“孤岛”上,更是难逃文化的闭塞性。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了流放文化被接纳速度缓慢而且至今无法被列入济州文化。

究竟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流放文化是否是济州文化的一部分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多少让人有些捉摸不透,因为它一直与“流放人是否是济州岛人”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人认为:因为被流放到济州岛的人不是济州本土人,所以流放文化不能算是济州文化的一部分。照此逻辑,海女文化得到了认可,流放文化则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在朝鲜王朝五百多年的统治期间,有许许多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流放至济州岛。这些被流放的人不仅是朝鲜半岛文化的传递者,还促进了济州岛的种族融合。现在的济州人有很多都是这群流放人的子孙后代,虽然我们不应以这种为了符合逻辑而进行推理的方式来证明流放文化属于济州文化,但这样的辩解也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流放文化是济州岛的一种特别的文化。

众所周知,济州岛是朝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放地。在《朝鲜王朝实录》5860条与流放相关的记录中,大约有40处流放地出现的频率较高,其中济州岛排在首位。作为流放地,济州岛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归根结底也是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距离朝鲜半岛最远。济州岛的流放人约有200名左右,他们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身份上呈现多样性。这些人与当时的济州人一起,共同创造出的文化,可以被称为济州的流放文化。

在这些被流放的人当中,有些人即便是被解除流配后也仍愿意留在济州岛,而有些人虽然解除流配离开了,其家眷仍旧留在济州岛。这些在流放期间不抛弃、不放弃的人们为济州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和那些终身流放的人一起,为济州流放文化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此,值得一提的便是士大夫。士大夫是指旧时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不仅要进行学术研究,还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他们被流放的时候,虽然无法处理官场上的事情,但学究生活必须继续。所以他们在流放地边埋头苦读自行钻研,边结识有志之士谦逊学习。不同文化的冲击带给他们新的思维,从而引发了新的创造,使得当时的“潮流前线”集中到了济州岛。特别是在朝鲜王朝后期,“禁陆令”使得岛内外文化隔离,唯独流放到济州岛的人们可独享这种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新思想和新浪潮。

对济州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五贤”中,有三位是流放人——冲庵金净、桐溪郑蕴、尤庵宋时烈。此外,我还特意留意到了秋史金正喜。之后,随着了解的程度日渐加深,我着手创办“济州流放之路”。要问我为什么会去注意到他?是因为他在55岁的时候(当时来说算高龄)被流放到了济州岛,流放期间,不但没有虚度时光,还培养出了众多弟子,更是以“七十年磨穿十砚秃尽千毫”的毅力克服孤独,创造了秋史体。

综上所述,由许多流放人与济州岛当地人一同努力创造的文化便是济州的流放文化,这个文化一定是属于济州岛的文化,是济州岛无形的财富,不可泯灭的文化遗产。

 

(编译:刘媛媛)

 

梁镇健  editor@jejuchina.net

<© 济州周刊(http://www.jejuchina.net),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发行>

icon热门新闻
评论 0
查看全部
没有帖子。
Back to Top